南宋书院教育管理及其现代启示
作者: 黄翠苹  日期:2015-01-01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南宋书院教育管理及其现代启示
北宋书院考
作者: 马泓波  日期:2002-01-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该文在梳理排订资料后,就北宋书院进行了微观考订和简略的分析.首先以“北宋书院辨”为题,排除了29所非北宋书院.这些书院有些是时间错,有些是性质错,有些是地域错,然后对北宋书院进行详细考证,有以下认识:1、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和阶段性:北宋一朝,仁宗中后期所创书院最多.太宗、真宗、神宗、哲宗时次之.以庆历四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重建、新建了一些书院,一些书院与朝廷联系较紧,出现了名书院,后期书院并没有因官学的兴起而衰落.2、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江南西路24所,两浙路16所,荆湖南路7所,而北方诸路书院较少.3、教育研究的自由性:学生来书院时不限身份、地域,可自由择师.离开书院后,自由发展,不受限制;老师多不受教材、官方意志的左右,自由讲学,同时依自记的所好、所宗,进行学术研究.4、北宋书院藏书、祭祀、学田等情况,有史料记载的很少.只是一些名书院有所记,从中可以窥见藏书等的重要性.总之,北宋书院是书院发展史上的初级阶段,虽不完善,且没有制度化,但它已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大大迈进了一步,且为南宋书院新高潮的揭起奠定了基础.
宋朝建康府学研究
作者: 郑雪  日期:2006-01-01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宋代教育事业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历来对宋朝官学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央官学如太学、国子学等,而对地方州(府军)县官学的关注甚少,并且对宋朝官学的研究多是通史性的泛泛而论,对宋朝地方官学的研究也大都限于面上,几乎没有对某一具体州县官学的个案研究。建康府学作为北宋大府、南宋陪都之官学,颇具规模,地位重要,甚有影响,且现存相关的资料较多,有一定的文献基础。本文通过建康府学这一个案的研究,研究和探讨了建康府学的发展及其教学、管理制度,并阐述了建康府学与明道书院、南轩书院以及科举制度的关系,从而剖析和研究宋代地方官学制度,力求从一个点来看出整个宋代地方学校教育的层面,以助于宋朝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研究的深化,为今日之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本论文主体共分五章。第一章通过背景性的描述,勾勒出宋朝的社会概貌和州县官学、建康府学的基本状况,宋代对后世诸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州县学教育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建康府学地位重要,现存的相关资料较多,故有研究的的文献基础和价值。第二章介绍了宋朝建康府学的学官与学生的主要情况,对它的教学及管理的情况也做了研究。宋代官学教育尤其是制度完备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有关地方官学学官与学生的规定和设置是宋代地方官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具体分析了宋朝建康府学的经费情况,包括建康府学经费的来源与支出、管理与经营。第四章以宋代明道书院与南轩书院的情况为侧重点,描述了南宋书院的繁荣状况,对建康府学与明道书院、南轩书院的关系从多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分析。第五章主要是对宋朝科举制度与建康府学之关系的研究,从科举制与建康府学的教学内容、科举取士制度与建康府学学生的出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综上所述,建康府学作为北宋大府、南宋陪都之官学,颇具规模,地位重要,甚有影响,且现存相关的资料较多,有一定的文献基础。通过对建康府学的研究,有助于剖析和研究宋代地方官学制度,可以从一个点来看出整个宋代地方学校教育的层面,利于宋朝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研究的深化,亦可为今日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南宋书院地理分布研究
作者: 郑金瑶  日期:2017-01-01 来源 :辽宁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南宋书院地理分布研究
南宋书院教学艺术研究
作者: 王晶  日期:2006-01-01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教育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教育教学艺术,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艺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通过对白鹿洞、岳麓、象山、丽泽四大书院为代表的南宋书院教育教学的考察与探讨,论述了它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教学艺术思想,从而揭示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与技巧,为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原因。认为书院自身的兴盛和书院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臻于完善的理学体系和鼓励自主、创新的教学理念是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形成的思想基础;相对的学术自由,独立的学术研究和学派学术上的分歧与辩鸣是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形成的学术基础。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详细论证了南宋书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孕育、生发的教学艺术思想,着重从审美的角度,将其概括为五大方面,即山泉林胜、优游暇豫的教学意境美;科学严谨、博大精深的教学内容美;教亦多术、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治学态度美;迥异不同、各有千秋的教学风格美等等,从而对南宋书院的教学艺术思想进行了分析、论证和总结。 第三部分,论述了南宋书院教学艺术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如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教训合一的特色,自学为主、重在启导的教学方法,名师亲炙、师友砥砺的学风等等,都值得今天的大学学习与借鉴。
论南宋书院理学大师的学术精神——以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张栻为例
作者: 毛小庶  日期:2007-01-01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南宋时期的书院发展可谓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对南宋书院大师的研究,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国书院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选择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和张栻为例,系统讨论了在南宋大师身上体现的学术精神。 本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对本文核心概念、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做一说明。 第二部分具体研究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的内容。它们是:1、兼收并蓄,博采众长;2、讲学会讲、自由辩论:3、正义明道,不谋功利;4、为学之实,崇尚践行;5、学思结合,贵在创新。 第三部分从政治因素、经济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分析了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的形成原因。 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研究了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的现代价值。1、有利于融合多种文化、建设和谐社会。2、有利于提倡学术自由、推进高校学术民主。3、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激励学生知行统一。4、有利于宏扬高校学术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综合以上五个部分,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南宋时期是一个书院发展繁荣时期,南宋书院学术精神极大地影响着书院的发展。由于过去对书院大师学术精神全面系统地研究不够,有感于此,本文选取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为题来展开研究,以作引玉之片砖。
理学教育伦理与南宋书院
作者: 杨敏敏  日期:2007-01-01 来源 :南京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理学教育伦理与南宋书院
南宋书院的复兴与理学家的书院理想
作者: 李正章  日期:2003-01-01 来源 :北京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南宋书院的复兴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庆元党禁解除后,宋理宗尊崇理学,政府支持书院建设,书院发展趋于鼎盛。其时书院数量大增,分布日广,种类繁多。南宋书院复兴的原因,除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之外,主要还在于理学的发展,对科举与官学的反省,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理学家推动了“书院复兴运动”,其教育精神实则来自于私人之精舍讲学。理学家通过书院想要传达这样一种理想:把修身的道德学问放在着重文辞的科举入仕之上。这种理想不得不面对两方面的挑战:首先是笼罩社会、深入人心的科举价值;其次,在于官设书院模式内部的官学制度与私学精神之间的矛盾,官学制度可能会侵蚀私学精神。就南宋书院发展的具体过程来看,它既是一个不断推广理学家书院理想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现实妥协的过程。其强调道德修养的理想与社会看重科举入仕之间产生激荡,但难以改变科举价值这种从隋唐以来的深远传统。官办书院亦越来越官学化,成为官学的补充,这一转变明显地体现在山长官授的过程中。理学家的书院理想在其提出的一百多年里,就在实践中妥协、异化,逐渐失去其本来的意义。
宋代书院与文学
作者: 李光生  日期:2011-01-01 来源 :中山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宋代书院与文学”,既非单纯的教育史研究,又非单纯的文学史研究。本文的基本思路就是寻找宋代书院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各种关系。 “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原为修书、藏书的机构,后来演变为具有教学、研究功能的组织,进而形成中国教育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私学”制度。书院制度在宋代发展成熟,后世书院的性格及发展的可能性,在宋代书院所立下的规模和所具有的性质中都可略见端倪。就宋代历史而言,书院的发展,其实是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而政治、社会与文化俱在当日文学中深有体现。宋代书院与文学在很多层面有着内涵丰富的互动关系。文学是书院教育的重要内涵,书院教育往往是文学人才成长的基础。书院教师通文学,许多文士常造访书院,不少文学家出自书院又归于书院。书院,往往是一地之文化中心,影响该地之学风、文风,作为地域书院的特殊面相,家族书院往往与文学家族相关。宋代书院背景下理学与文学交互作用。书院“语录”等教学内容及方法促进了语类体等散文文体的发展;书院的编书活动对宋代文章学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科举制度已然成熟的宋代社会,书院与科举的相容关系共同对文学产生影响。以书院为题材而大量出现的书院诗、书院记,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本文各章要点如下: 第一章蝉宋代书院发展概况”主要分析了宋代书院兴盛及原因、宋代书院之分布及特点、书院制度之确立及宋代“四大书院”之说等内容,缘于对“书院”界定的思考,本章还对书院统计数字进行了谨慎的检讨,并从接纳与纪念的视角对宋代书院功能提出新说。本章是研究“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的基础铺垫。 第二章“宋代书院的地理分布与文学”以文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以颇具代表性的宋代江西等地书院为考虑对象,分析了宋代书院的地理分布(也可理解为教育的区域性)对文学的影响。书院的兴盛与发达是文学家生成和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而文学家对书院发展并提升书院的文学品质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就书院的地理分布与文学而言,家族书院与文学家族的关系成为论述的亮点。在家学和科举这两大要素相互作用下,家族书院培养了家族成员的文学才能,为成就文学家族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本章还认为,北宋书院的南北差异与北宋文学的南北差异存在密切的关系。书院是一地之文化中心,影响着该地的学风、文风和士风。北宋书院数量上的南北巨大悬殊不仅反映了南北教育的不平衡和文化重心的南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且影响着南北文风之差异。 第三章“宋代书院与理学及文学”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使得南宋书院与文学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衍化为理学与文学的关系。书院授业者多兼教育家、理学家与文学家于一体,因而,他们在讲学传道之余也从事文学活动,并由学派衍为文派,此以朱子一派最为典型。书院多处山水胜地,名儒名师讲学于斯、游历于斯,面对优美的山水景致和书院的文化传承历史,往往有感于心,咏之于诗,著之于文。其授业经历的经验感受与升华本身也往往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部分,同时也倾注了对诗文品评的关注,讲学布道有时也是文学见解的发抒,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文道观”问题多在书院讲学中得以阐发。朱张会讲及伴随而生的“南岳倡酬”,既蕴含着学者深刻的理学思辨精神,又沾溉着文人浓郁的人文言志情怀,既是思想的碰撞,也是诗性的言说。书院大师借鉴禅林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了语录体、日记体散文的发展。作为书院制度的产物——语录体,其文学性的缺乏乃至丧失往往招人病垢与批评。 第四章“科举背景下的书院与文学”在科举文化已然成熟的宋代社会,应举可以说是士人生命中所固定包含的路途,也是士人普遍追求的最高价值。科举制的渐趋完善,又成为刺激士人步入学校的主要目的。书院作为宋代官学之外的另一种重要教育机构,不可避免地受到科举强大的冲击与影响。宋代科举考试科目(经义、诗赋、策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院教育的文学性内容,这客观上提高了书院学子的文学功底,为其日后成长为文学家提供了切实的可能。同时,书院老师应学子举业之需,不仅向其传授作文之法,而且会依自身之心得编写书籍,这类创作,熔铸了书院和科举交互作用的元素,然客观上却成为文学精品,并被后世奉为圭臬,如吕祖谦之《古文关键》。在科举这一脉络下,书院教育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第五章“以书院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大量的书院诗、书院记,是宋代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和文学现象,其极大地丰富了书院的人文品质和文化内涵,丰富了宋代文学的题材类型,也是宋代书院与文学关系最直观的表现。 本文还附录了四篇小论文,《宋初江南三书院的文化阐释》主要从文化生态学视角论述了宋初江南三书院——华林书院、雷塘书院和东佳书堂,由扬名天下到渐趋式微的过程及文化意蕴;《宋代书院教育与文学平民化》一文,主要阐述了宋代书院的平民化教育对宋代文学平民化倾向的影响;《宋代书院与祠官关系的文化考察》一文,关注于宋代祠官寄居书院讲学或兼任书院山长这一文化现象,揭示了宋代士人的淑世精神和宋代书院制度化乃至官学化发展趋势。就祠官寄居书院而言,宋人的淑世精神体现为宋代士大夫在政治之外对经世之志和生命意义的另一种实践与诠释。《宋代书院语境下的文学传播——以朱熹<白鹿洞赋>为考量》一文,尝试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宋代书院与文学的关系,书院不仅是讲学之所、文学生成之乡,也是文学传播的上佳媒介。书院语境下的文学传播有着理学的深刻烙印。
南宋书院之理性精神研究
作者: 彭存芳  日期:2012-01-01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唐末五代之后,割据混战,值“礼崩乐坏”之时,而南宋则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下,迫不得已偏安于江南之地,自此虽然是独占一方,国家却是百废待兴,再加上以往“重武轻文”的兵戈之策,导致两宋统治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抑武扬文”之策,从而维护自己中央集权的国家统治。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以自己的理学认识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并通过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国家之稳定,促成了南宋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尤其是作为占主导地位的理学思想,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阶段。文章通过对南宋书院与理学之关系的思考,论述了书院之理学精神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对当今教育人文关怀的影响,使我们重新认识儒家的精神文化对我们的社会稳定以及学术繁荣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我国古代的书院规制,自由论辩之风,以及学术会讲等各个方面论述了南宋书院之所以繁荣的原因,更加引发了我们作为后世人的深切思考。因而,研究南宋理学与书院之关系,尤其是南宋书院之理学精神,对我们当今的社会尤其是教育界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南宋书院中以德育为主的教学目的,也值得我们深思。
< 1 2
Rss订阅